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
亲,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
第111章 托孤的参差

“君才十倍曹丕,必能安国,终定大事。若嗣子可辅,辅之;如其不才,君可自取!”海澜之将刘备托孤于诸葛亮时说的那句话,原封不动地背了出来,神色激动,话语中充满了无限感慨,“诸葛亮能遇到这般信重自己的明君,是何等的幸运!”

单听这个故事,任何一个胸中有家国的人,都无法不为刘备与诸葛亮之间的君臣关系而慨叹吧。

自古以来,史书有载的所有帝王,无一不是把天下江山视为自家的私产,往往将其传给子孙,绝不容许他人染指一二。

尤其是开国之君,一场场浴血征战,一次次出生入死,好不容易登上了皇帝宝座,谁不想着这得来不易的皇位传之万世,哪有拱手送人之理呢?

纵观历代帝王,退位前最担心的,便是后继之人坐不稳未来的皇位,故而对于有可能威胁到储君皇位的势力,都须得尽数铲除。

反观刘备,临终之际却是把太子刘禅托付给诸葛亮,并让刘禅视其如父。

这在封建王朝里的君臣关系中,是难得一见的。

可这段过于理想化的关系,真的经得起深究吗?

魏阿绮嘴角轻勾,瞄了瞄心潮澎湃的海澜之,决定给他泼盆凉水冷静下。

“为君为王者,善工于心。除了以情以理之外,刘备还是用了点小心思,才让孔明甘心为刘家守天下的。可若那托孤对象是你,怕是人家都不用当面召见,一封血泪书便能教你肝脑涂地了。”魏阿绮正式开启今日份阴阳怪气。

海澜之转过头来,不明就里地望着魏阿绮,心想自个儿哪句话又得罪了她,怎么觉得她这话怪里怪气的。

魏阿绮回视一眼,似笑非笑地继续道:“刘备托孤之时,并非只找了一个诸葛亮,身侧还有个李严呢!”

海澜之不服气地反驳道:“李严随主征战,恰好在侧罢了。”

“虽是病危,但刘备能大老远地将诸葛亮召来托孤,证明他是有足够的时间,来思量和处理这个问题的,故而托孤于孔明和李严这两个人,绝非是李严在身边,图个方便,而是经过了深思熟虑,甚而是煞费苦心之举。”魏阿绮早料到海澜之会有此一问,慢条斯理地分析道。

“刘备既然直截了当地将‘若阿斗不才,诸葛亮可自为成都之主’这句话道出,诸葛亮便也只能流涕应之以‘敢竭股肱之力,效忠贞之节,继之以死!’”魏阿绮眸中精光一闪,继续剖析道,“诸葛亮以这般态度,来明确地表示,自个儿只
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